学校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学校新闻

示范荣光耀太行 烽火精魂励后人——宣统部、基础部赴古交市常安乡调研学习

初秋时节,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我院宣统部、基础部一行四人专程赴太原古交市常安乡南头村开展调研学习。调研组深入了解这片热土作为晋绥八分区战略驻地、交城县党政机关旧址及野战医院所在地的光辉历史,感悟军民鱼水深情,汲取奋进力量。

追寻足迹:省级示范村的红色底蕴

2023年,山西省委组织部、山西省财政厅授予南头村全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9月2日,调研组抵达古交市常安乡。常安乡政府班子和我们进行了座谈。乡党委书记史德彪同志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了南头村的红色历史。他强调,南头村是烽火岁月中极具战略价值的革命堡垒:首先,南头村是重要军事枢纽。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晋绥军区第八分区部队的重要驻扎地,党政核心驻地,同时是中共交城县委、县政府以及第三区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是领导当地军民坚持敌后抗战、巩固根据地的核心指挥中枢。其次,南头村生命守护堡垒。依托南头村隐蔽地形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南头村还成为了晋绥军区至关重要的野战医院所在地,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承担了救治伤员、保存革命力量的重任。

触摸历史:遗址见证烽火岁月军民情

在乡党委书记史德彪同志、乡长康贵平同志的引领下,调研组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南头村浸透血火的革命热土。 穿行于承载着厚重记忆的革命遗址之间,恍若置身于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在地道(地下交通网络):指尖抚过幽暗湿润的土壁,每一步都感受着“地下生命线”的脉搏——在敌情突袭的危急关头,它曾无声转移军民性命,迅捷传递机密情报,凝聚着军民共御外侮的非凡智慧与坚韧脊梁; 在野战医院旧址(手术室、药房):驻足于简陋的手术室,目光落在承载无数伤痛与希望的土炕。置身狭小的药房,仿佛仍有草药与硝烟混杂的气息在浮动。这里,简陋的窑洞曾化作守护生命的堡垒;在兵工厂遗址:凝视着残留的石砌炉灶、简陋的工具台,眼前仿佛重现了严密封锁下、物资匮乏的艰难场景:村民们四处搜寻废铜烂铁、土硝木炭,以最原始的方式,为前线熔铸杀敌的武器。

在睦联坡晋绥八分区部队休整旧址,简陋的土炕、木桌、煤油灯,连同坑洼的地面与磨损的门槛,无声展现着当年战士们战斗间隙短暂休憩的景象:擦拭武器、研读文件、缝补军装…… 这些浸透岁月痕迹的实物,正是军民并肩构筑钢铁防线、共同守护民族脊梁的最真实见证。“军民团结如一人”的伟大誓言,在这里化作触手可及的永恒印记。

启迪初心:从历史烽烟汲取前行力量

此次南头村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调研组行走在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上,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处处遗址、一个个故事,真切触摸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党政军民同仇敌忾、生死与共的磅礴力量。

南头村荣膺“红色文化示范村”,是对其辉煌革命历史与有效保护传承工作的国家级肯定。我院宣统部、基础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挖掘这座“精神富矿”,将其承载的“示范荣光”与“烽火精魂” 转化为学院党建工作、思政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下一步,我们将深入 系统梳理南头村的革命历史与精神谱系,形成可融入课堂、讲座、活动的鲜活素材,积极筹建南头村红色教育基地,将南头村打造成为学院师生开展现场教学、主题党团日、社会实践的重要阵地,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新征程上砥砺初心、勇担使命。

同时,我们将充分发挥商院的智慧与资源优势,致力于为南头村、常安乡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包括乡村旅游规划、农特产品推广、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与人才培训,助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示范村。

此次调研,是铭记历史的寻根之旅,更是开创未来的赋能起点。 我们将把在南头村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努力谱写传承红色精神与助力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新篇章。

来 源 | 基础部

一 校 | 李晓红

一审(二校)| 李晓红

二 审 | 王爱民

三 审 | 韩丽红

三 校 | 马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