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永葆育人初心
——文旅系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研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落到实处,引导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育人实践的内在动力,9月18日下午,我系组织全体教师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 永葆育人初心”开展师德师风专题研讨,系副主任刘晓佳主持,大家共同围绕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入交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则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亟需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锻造一支“四有”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前3至5年着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教师队伍呈现立德修身、敬业立学的新风貌;到2035年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本次研讨会正是立足这一时代背景,以“精神落地”为核心,推动教师从“理解精神”向“践行精神”深度转变。
期间,大家围绕“教育家精神如何融入日常教学环节”“新时代教师如何在坚守初心中实现价值”“育人实践中如何平衡‘传道’与‘授业’”等关键问题,分享思考与感悟。王婷和王小燕两位老师通过“最美教师”的真实案例,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谈到,教育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用真诚与责任搭建师生心灵的桥梁,唯有把对学生的关爱融入每一次备课、每一节课,才能让教育真正有温度。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刘晓佳老师表示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教师坚守教育初心,用实际行动为师生做好示范;朱晓晓老师认为学工干部和辅导员是学生朝夕相处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既要在学业上为学生答疑,更要在生活里帮学生解心结,用陪伴见证他们的成长与蜕变。结合英语课程教学,张晓红老师谈到,会把课堂变成“语言实践+价值塑造”的阵地,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既练了口语、懂了礼仪,也领悟到包容、尊重的育人内涵。句伟、李燕华和吕文静三位老师则从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分别谈自己的感悟,认为教育家精神首先是“守初心”的定力,其次是“敢创新”的勇气,最后是“有担当”的情怀。

学习交流过程中,大家普遍达成共识:教育家精神并非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体现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中,要将家国情怀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体现在“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用个性化指导助力学生成长;更体现在“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中,要以温暖与关怀搭建师生沟通桥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本次研讨既是一次思想的“充电”,也是一次行动的“导航”。通过交流,不仅清晰把握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更明确了自身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大家一致认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以教育家为榜样,把“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心关爱学生,潜心钻研教学,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今后,我系将持续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全体教师在育人路上坚守初心、勇担使命,通过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学习研讨等活动,推动教师将教育情怀转化为日常教学的实际行动,为我系及学院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培养根基,贡献教育教学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