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在罗城校区春意盎然的校园里,一场聚焦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教研活动在图书馆二楼会议室热烈展开。计算机工程系工业互联网技术教研室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联合举办"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教研活动,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为指引,共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蓝图。

两代师者同堂 共话育人真谛
活动现场,12名专业课教师与教学督导组成员济济一堂。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教学目标引领下,中青两代教育工作者展开智慧碰撞。申永芳老师在《JavaWeb应用开发》课程讲解HTTP协议时通过演示抓包工具截获未加密数据,结合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教育,引发讨论《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要求,引导学生思考职业规范与法律底线的平衡。通过这种"技术解析—法治警示—伦理思辨—实践内化"的四维教学模式,既保持JavaWeb课程的专业深度,又实现了思政教育的隐性渗透;《信息采集技术》课程里,青年教师张天飞带领学生用正则表达式解析《论语》词频,这一教学案例体现了"技术赋能人文"的教育理念,将正则表达式的工具理性与传统文化传承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在代码中焕发新生,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数字人文课程体系。

破题"四无"困局 创新教学范式
针对当前职教学子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实践兴趣欠缺、社交能力薄弱、价值认知模糊"等现实问题,在场教师们展开深度剖析。"将工业互联网数据治理案例转化为法治思维训练场,在代码产线调试中植入质量意识培养模块。"普玉婷老师展示的"项目化思政渗透法",引发在场教师热烈讨论。督导组田丽娜老师现场支招:"专业课教师既要当技术导师,更要做人生领航员。我们要尊重专业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理解技术伦理的温度。"

数字赋能课堂 重构育人生态
系主任成安霞老师在总结中描绘:"我们需要构建'三维渗透'培养体系——技术层强化工业互联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平台操作等硬实力,价值层培育科技报国情怀,实践层打造'企业真题进课堂'的育人闭环。"高职教师需以“身正为范”为基石,通过工匠精神赋能技术教育,结合言传身教创新教学方法,及时关注学生需求,并实施奖惩有度的管理策略。这种模式不仅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更塑造其职业素养与道德品格,为制造业强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未来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探索AI技术(如个性化学习推荐)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以适应新时代职教发展需求。

薪火相传育匠才 产教融合谱新篇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搭建起跨学科交流平台,向着深化"三教"改革迈出坚实的一步。随着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号角,计算机工程系正以"新工匠精神"为内核,培育既精于智能产线调试、又深谙技术伦理的复合型人才,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